埋線減肥,中醫減重,中醫減肥-中醫埋線減肥
    關於診所   診療項目   常見問題   減重資訊   診所位置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新中國第一個自費出境旅行團

  ◆高達  上海 也是新中國的第一個自費出境旅行團出現在1957年。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 全國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后 政府開始允許部分工商業者在旅行社的組織下 自費出國旅游。第一個旅行團的目的地就是前蘇聯。  到莫斯科中間分段停機七次 實際飛行22個小時  首發團的49位成員 上海有35位 廣州有14位 多數是工商業者和基層單位的領導。家父高事恒當時在上海市對外貿易局工作 做過對前蘇聯的業務 就在這個旅游團里任理事長 可以被認為是“管總務”的 所以有點這方面的資料留存至今。  要參加這第一個自費出境團可不容易 旅游者需提早三個月報名。1957年6月25日 大家在北京集合 于次日早晨坐飛機出發。當時還是螺旋槳客機 中間要分段停機七次 實際飛行時間長達22個小時。直到27日13:30才抵達莫斯科(北京時間18:30)。整個旅行歷經前蘇聯的六大城市: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羅斯托夫、索契、基輔、列寧格勒。他們曾乘游輪沿伏爾加河南下 一小時后折入列寧伏爾加——頓河運河。上下水閘13道而至頓河 過齊姆良海而抵羅斯托夫。也曾乘火車赴索契 車在亞述海和黑海邊行駛 沿途風景頗佳。一路上參觀輕重工業的工廠十多個、集體農莊一個 以及不少名勝古跡、紀念館、博物館、文化宮、展覽會等。7月18日早晨從莫斯科乘國際列車返國 7月25日抵哈爾濱。家父因上海還有預定的工作等待他處理 就按照日程返回了 據說當時該旅游團還有少數游客 分團去東歐國家繼續旅行的。  談及旅行感受 當年喜歡動手寫文章的父親在他主筆的鉛印本《旅蘇觀感——1957年中國第一批赴蘇旅行團》里寫到:“這次中蘇兩國國際旅行社所給予我們的照料 無論在食宿的款待 行程的指引及新事物的講解 真是不憚煩勞 無微不至 這是我們衷心感謝的。”這段文字 說明這個旅行團全體游客感受到了中蘇友誼的氛圍。  由于每個游客容許用人民幣換取的盧布是有嚴格限制的 大家都注意保存著派最重要的用途。記得父親從蘇聯回來麗星郵輪下龍灣 給我的禮物是一本紙模和一盒象牙色的塑料積木。即兩張硬紙板 中間夾著用紙剪的模型。我打開硬紙板 剪紙在兩張硬紙板向兩邊牽動后。

就站立起來 竟是全套的克林姆林宮建筑模型!那盒塑料積木更是稀有 當時中國沒有塑料 我原來的木質積木容易臟。塑料積木洗滌后 鮮艷亮麗 令人喜愛。家父給他自己買的是一大盒雙面保險刀片 薄薄一片是男士刮胡子的專用品 其鋼鋒的工藝質量也大有講究。  在赴蘇旅行團名單里有個來自上海的張復辛 是當時上海中國旅行社的總經理 新中國成立前是中共地下黨員。家父愛好旅游和攝影 并收集了大量旅游資料和照片 這引起了張復辛總經理的興趣 后來兩人約好來我家看《旅行雜志》。《旅行雜志》是中國第一套有關旅游的刊物 1927年春季在上海創刊 1954年停刊 后移師北京 成為中國青年出版社。《旅行雜志》刊物的封面刊頭 都是葉恭綽的手筆。葉恭綽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兼交通銀行經理、孫中山大本營財政部長。家父收藏了三百多本雜志平放在地上 壘起比一個人還高。這位張總看了我家有全套《旅行雜志》很是贊揚處女星號 說是難能可貴。  觀禮朱可夫元帥檢閱 登“阿芙樂爾”號留影  家父保存的旅行資料里還有一本油印小冊子。

封面由作者用毛筆題“旅行紀事詩草——黃炳權” 這位黃先生在旅行中詩性大發 共寫了44首七律 每首詩后都有幾條注解 從中可以了解到整個旅游過程中的諸多細節和趣味。如第一首:  領先飛向莫斯科   八達官廳掠眼過。  塞外風光看不足   蒙都又聽別離歌。  注:1.1957年中國第一批自費旅旅團共49人 于6月26日在北京分三批起飛 我列第一批領先起飛。2.八達山脈及官廳水庫。3.飛機在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機場降落麗星郵輪下龍灣 下機小憇 見一蒙婦和她兒女含淚呼號 擁抱吻別 很慷慨地搭乘我機。  還有一首“冬宮”:  游覽冬宮憶故宮   東西風格不相同。  輝煌金碧無多別   一姓豪華百姓窮。  在小冊子背后還有圖章:“上海盛澤謄寫社印、南京東路119號”。  另一份油印的《旅蘇簡章》 則是旅行社準備的材料。紙面發黃 包含有“游覽路線示意圖”、“赴蘇旅游須知”、“旅蘇游覽路線及費用簡表”和“說明” 文字簡樸但內容實用。按照當時的物價指數 在前蘇聯境內的基本費用是人民幣1476.54元。其品相與現在由旅行社發放的五彩繽紛的簡章完全是兩個類型。  旅蘇回來后 家父談論起見聞。在列寧格勒時正逢慶祝前蘇聯海軍節 有機會觀禮朱可夫元帥檢閱雄壯的艦隊 登上十月革命發第一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留影。除了正常的觀光外 他們與普通前蘇聯人交談 還有他們的感受。列寧格勒的居民在談起當年城市被德軍包圍后饑餓造成的悲劇時 回憶者的眼淚奪眶而出。  旅行中還有個小插曲 作為旅游團的理事長 家父要管幾十件行李。首發團因經驗不足 在事先溝通方面難免有欠缺 怎么處理小費和搬運行李的事宜 沒有形成共識。當時前蘇聯的旅館行李員是要收小費的 中國人不適應這類處理方式。到了那時候那情況 家父很配合地遞上自己私有的人民幣 但是行李員因為不認識人民幣而拒收。家父又舍不得給盧布 中國游客換取盧布是有配額限制的 要留著給家人買禮物。家父只能自己動手搬運幾十件行李 而前蘇聯的行李員們則袖手旁觀。家父也不怕難為情 只當正在做健身運動 好在他經常運動 滿身大汗后洗個澡 也頗為痛快。后來他每說到這里 都是一陣以苦為樂的大笑。  在中國現代史上 上海有不少領域都是先行一步。

旅游業亦然 無論國內游、出境游 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這個中國第一的自費旅行團 就是其中一例。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摘自《檔案春秋》2016年第7期